ZRLR-2017J智能型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实训装置
智能型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实训装置包含被测压缩机、卧式壳管式冷凝器、冷却塔、冷凝水循环水泵、视液镜、干燥过滤器、电子膨胀阀、水量调节阀、储液器和量热器等。
一、 产品基础简介
"智能型制冷压缩机功能性能测试实训装置"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控制核心,依据国家标准GB/T5773-2004《容积式制冷压缩机功能试验方法》,以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为主要测量法,以水冷冷凝器法为辅助测量法。试验工况调动、试验数值收集及试验数值处置整理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。 适用来各院校制冷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训。
二、 系统特别点
1. 由二套系统构成,一套为压缩机测试系统,另一套是过冷度调动辅助系统
2. 系统工况的平稳应用PID控制算法和带预测机制的智能控制算法控制
三、 技术功能
1. 写入电源:三相四线 ~ 380V±10% 50Hz
2. 作业环境:温度-10℃~+40℃ 相对湿度< 85%(25 ℃ ) 海拔<40 00m
3. 装置容量:<5k VA
4. 制冷剂:R22
5. 第二制冷剂:R123
6. 制冷量:2.3kW
7. 重 量:100kg
8. 设定有电压(V)型漏电保护、电流(A)型漏电保护、过流保护、过载保护、接地保护,安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。
四、 配备及技术功能
实训装置主要采用控制台、压缩机测试系统、过冷度调动辅助系统、主机实训模型块、温度收集模型块、压力变送器及流量传感器等构成
1. 控制台
(1) 交流AC电源
提供控制屏作业所需的三相交流AC电源,可由电源总开关来控制。配备有三只指针式交流AC电压(V)表,分别指示写入三相电网电压(V)值。
(2) 安全保护体系
设定有电压(V)型漏电保护、电流(A)型漏电保护、过流保护、过载保护、接地保护,可对人身及设备实行有效保护。
(3) 实训桌
实训桌为钢制双层亚光密纹喷塑构造,桌面为防火烧、防水浸、耐磨损高密度板,构造坚固,造型美观大方;设定有两个大抽屉,用来放置工量具及图纸文档实训指导书等。桌面用来装配电源控制屏并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作业台面。实训桌还设定有四个万能转向轮,方便位移和固定。
2. 压缩机测试系统
含有被测压缩机、卧式壳管式冷凝器、冷却塔、冷凝水循环水泵、视液镜、干燥过滤器、电子膨胀阀、水量调动阀、储液器和量热器等。
3. 过冷度调动辅助系统
由过冷器、循环水泵、水量调动阀、冷却塔等构成。
4. 测量仪表
(1) 指针式电压(V)表:测量范围0~450V
(2) 真空压力表:测量范围-0.1~1.5MPa
(3) 真空压力表:测量范围-0.1~3.5MPa
(4) 数字显露温度表:应用PT100传感器,测量界限-50~+150℃
(5) 玻璃转子流量计:测量范围为16~160mL/min
(6) 功率表:精度0.5级,可单独显露电压(V)、电流(A)、功率信号
5. 主机实训模型块
配备西门子CPU224 PLC(AC/DC/RLY)主机,包括数字量 I/O( 14路数字 量写入 /10路数字量 输出) , 带1 个RS-485通信口 ,配套PC/PPI编程电缆。
6. 温度收集模型块
配备西门子EM231模仿量模型块(4路模仿 量写入 )、EM232模仿量模型块(2路模仿 量输 出)。
7. 检验测试传感器
含有压力变送器及流量传感器。
8.单片机、plc可编程设计与控制虚拟拟真系统:
本系统基于unity3d研发,内置实训步骤、实训指导书、电子回路图、结合套件清单、连接线路、接通电源、电子回路图、场景重置、返回等按钮,在连线及代码正确后,可以经过启动/停止、正向动作、反向动作按钮实操三维(3D)机床模型动作,在连接线路状态下,三维(3D)机床模型可实行放大/缩小、平移。
1.继电器控制:阅读实训指导书,并进入实训,经过认识阅读电子回路图,选用结合套件清单中的继电器、热继电器、开关等元件以拖拽的形式布置至电器储物柜中,限位器放置于三维(3D)机床模型上,可选用盖盖子,部分元件名称可重命名,然后点击连接线路按钮,将端子对端子实行连线,将机床电子回路连接成功后,选用接通电源,实行实操,若结合套件或线路连接错误将弹出提醒错误框,可随时实行场景重置。
2.PLC控制:实训同继电器控制,多加PLC控制功能,在连线完成后,经过PLC编码按钮,进入程序语言编写界面,编写正向与反向2条程序,共有12个梯形图符文号,编写完成后,选用提供并上交实行程序检验。检验成功后,接通电源实行实操,结合套件、线路连接、代码错误将弹出提醒错误框,可随时实行场景重置。
3.单片机控制:实训同继电器控制,多加单片机控制功能,在连线完成后,经过C编码按钮进入编程界面,写入正确的C语言代码,提供并上交检验成功后,接通电源实行实操,结合套件、线路连接、代码错误将弹出提醒错误框,可随时实行场景重置。
五、 实训项目
1. 理解国标GB/T5773—2004的实训方法
2.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基础构造和作业原理
3. 压缩机测试系统试验工况控制
4. 主、辅测制冷量相对误差测量
5. 制冷机组能效比测量
"智能型制冷压缩机功能性能测试实训装置"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控制核心,依据国家标准GB/T5773-2004《容积式制冷压缩机功能试验方法》,以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为主要测量法,以水冷冷凝器法为辅助测量法。试验工况调动、试验数值收集及试验数值处置整理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。 适用来各院校制冷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训。
二、 系统特别点
1. 由二套系统构成,一套为压缩机测试系统,另一套是过冷度调动辅助系统
2. 系统工况的平稳应用PID控制算法和带预测机制的智能控制算法控制
三、 技术功能
1. 写入电源:三相四线 ~ 380V±10% 50Hz
2. 作业环境:温度-10℃~+40℃ 相对湿度< 85%(25 ℃ ) 海拔<40 00m
3. 装置容量:<5k VA
4. 制冷剂:R22
5. 第二制冷剂:R123
6. 制冷量:2.3kW
7. 重 量:100kg
8. 设定有电压(V)型漏电保护、电流(A)型漏电保护、过流保护、过载保护、接地保护,安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。
四、 配备及技术功能
实训装置主要采用控制台、压缩机测试系统、过冷度调动辅助系统、主机实训模型块、温度收集模型块、压力变送器及流量传感器等构成
1. 控制台
(1) 交流AC电源
提供控制屏作业所需的三相交流AC电源,可由电源总开关来控制。配备有三只指针式交流AC电压(V)表,分别指示写入三相电网电压(V)值。
(2) 安全保护体系
设定有电压(V)型漏电保护、电流(A)型漏电保护、过流保护、过载保护、接地保护,可对人身及设备实行有效保护。
(3) 实训桌
实训桌为钢制双层亚光密纹喷塑构造,桌面为防火烧、防水浸、耐磨损高密度板,构造坚固,造型美观大方;设定有两个大抽屉,用来放置工量具及图纸文档实训指导书等。桌面用来装配电源控制屏并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作业台面。实训桌还设定有四个万能转向轮,方便位移和固定。
2. 压缩机测试系统
含有被测压缩机、卧式壳管式冷凝器、冷却塔、冷凝水循环水泵、视液镜、干燥过滤器、电子膨胀阀、水量调动阀、储液器和量热器等。
3. 过冷度调动辅助系统
由过冷器、循环水泵、水量调动阀、冷却塔等构成。
4. 测量仪表
(1) 指针式电压(V)表:测量范围0~450V
(2) 真空压力表:测量范围-0.1~1.5MPa
(3) 真空压力表:测量范围-0.1~3.5MPa
(4) 数字显露温度表:应用PT100传感器,测量界限-50~+150℃
(5) 玻璃转子流量计:测量范围为16~160mL/min
(6) 功率表:精度0.5级,可单独显露电压(V)、电流(A)、功率信号
5. 主机实训模型块
配备西门子CPU224 PLC(AC/DC/RLY)主机,包括数字量 I/O( 14路数字 量写入 /10路数字量 输出) , 带1 个RS-485通信口 ,配套PC/PPI编程电缆。
6. 温度收集模型块
配备西门子EM231模仿量模型块(4路模仿 量写入 )、EM232模仿量模型块(2路模仿 量输 出)。
7. 检验测试传感器
含有压力变送器及流量传感器。
8.单片机、plc可编程设计与控制虚拟拟真系统:
本系统基于unity3d研发,内置实训步骤、实训指导书、电子回路图、结合套件清单、连接线路、接通电源、电子回路图、场景重置、返回等按钮,在连线及代码正确后,可以经过启动/停止、正向动作、反向动作按钮实操三维(3D)机床模型动作,在连接线路状态下,三维(3D)机床模型可实行放大/缩小、平移。
1.继电器控制:阅读实训指导书,并进入实训,经过认识阅读电子回路图,选用结合套件清单中的继电器、热继电器、开关等元件以拖拽的形式布置至电器储物柜中,限位器放置于三维(3D)机床模型上,可选用盖盖子,部分元件名称可重命名,然后点击连接线路按钮,将端子对端子实行连线,将机床电子回路连接成功后,选用接通电源,实行实操,若结合套件或线路连接错误将弹出提醒错误框,可随时实行场景重置。
2.PLC控制:实训同继电器控制,多加PLC控制功能,在连线完成后,经过PLC编码按钮,进入程序语言编写界面,编写正向与反向2条程序,共有12个梯形图符文号,编写完成后,选用提供并上交实行程序检验。检验成功后,接通电源实行实操,结合套件、线路连接、代码错误将弹出提醒错误框,可随时实行场景重置。
3.单片机控制:实训同继电器控制,多加单片机控制功能,在连线完成后,经过C编码按钮进入编程界面,写入正确的C语言代码,提供并上交检验成功后,接通电源实行实操,结合套件、线路连接、代码错误将弹出提醒错误框,可随时实行场景重置。
五、 实训项目
1. 理解国标GB/T5773—2004的实训方法
2.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基础构造和作业原理
3. 压缩机测试系统试验工况控制
4. 主、辅测制冷量相对误差测量
5. 制冷机组能效比测量